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按照学院集体备课工作安排,4月2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开展专题备课会,就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参考讲义(试用版)进行专题备课。该课程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备课会,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李春杰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晓敏全程参与指导本次备课会。
备课会上,王欣老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为出发点,就导论部分的备课和授课进行了教学展示。她提出要结合唐山地方特色开展案例收集整理工作,形成特色案例库辅助教学,并做好案例库的更新工作。
与会的各位教师结合王欣老师的课程展示,就如何做好课程教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李丽丽老师就补齐短板,做好“两个结合”的案例教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备课中既要注重案例的鲜活和特色,也要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学理性。彭文丽老师对这门课程的价值引领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深入研讨学习新思想讲义,要注意政治语言、教材语言到教学语言的转变,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感共情。刘慧老师认为,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授课的基础,要注意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授课中还要注意“接地气”。李新洛老师提出,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章节内容,梳理唐山近十年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就,推动课程内容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实践转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邓雪南老师认为,在授课中要通过身边事、动人的案例来吸引学生,让理论“活”起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李春杰老师认为,本次备课会大家就课程教学的难点、重点、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案例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达到了本次集体备课会的目标。下一步,教研室要集思广益,落实任务,建设好特色案例库。
最后,宋晓敏进行了简要总结。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课的核心课程,是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持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持续开展专题式集体备课,练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案例库,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育人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组织开展的集体备课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凝聚集体智慧,开阔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有力地提升了思政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做好集体备课,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4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