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践活动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探寻唐山精神,2023年6月25日至7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红色赶潮人”三下乡实践团一行20人,于河北省唐山市开展了“学思践悟新精神•马院青年探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走进创新产业,感悟时代精神
“港口雄开万里流,看河北向海图强”实践团一行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实践,在发展规划中心大厦,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团成员更深入地了解了曹妃甸的产业布局和区位优势。更深刻地感受到曹妃甸十年来的辉煌发展成就。
建区十年,曹妃甸深化港城、产城、港产互促联动发展,正在成为唐山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引领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支撑区、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示范区。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曹妃甸货运码头,在码头,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2010年7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亲临唐山视察,并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
二、深入乡村基层,品味奋斗精神
碧空清泉,繁花流芳,众“弹五弦之妙指”——张衡《归田赋》的名句,正是被毛泽东主席赞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的西铺“穷棒子精神”与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的沙石峪“当代活愚公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
西铺村和沙石峪村地处遵化燕山腹地,素有“五山、六梁、九道沟”之称。“糠菜半年粮,夜住破草房,全家一床被,三载着一装”是当年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山楂树下,葡萄架上,花香鸟唱;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离不开一代一代人石缝取土、石板造田,最终创造“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斗转星移,如今的小山村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
“穷棒子”精神和“当代愚公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说来简单,却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开拓创业的艰辛。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她在唐山大地上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将成为我们新时代青年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带着一份期待,载着一份收获。短短五天时间,实践团师生一行在唐山各区县往返近数百公里,依托专业优势、融入地方实际,深挖红色精神,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特色:围绕“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展开,并结合唐山现代化发展转型,展开广泛调研,深度开展社会实践。
通过本次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实地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成就,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开阔大学生视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